結核菌感染的部位多半是肺部,所以常用肺結核來統稱結核病,但是事實上結核菌可以感染身體任何其他部位,例如腦部、泌尿系統、腸子以及骨頭等等。肺結核好發在免疫力較差的人,如糖尿病患、肝硬化等慢性疾疾以及長期照護機構的老人。典型症狀有慢性咳嗽、咳血、發燒及體重減輕等,有些人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所以容易被忽略而延誤診斷。
在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後,老年人被送往養護或護理之家安享晚年的比率增加,使得機構群聚感染肺結核的風險也大幅提高。為加強偵測不明原因之發燒及傳染病群聚感染事件,使工作人員能即時妥善處理及採取必要感染管制措施,落實機構感染控制與防護工作,仁愛之家特於7月6日上午舉辦「結核病防治」健康講座,邀請高醫許琬宜醫師及蔡宜臻醫師為員工及長輩們演講,其中也提到正確的洗手觀念、發燒的處理流程…等平時自我健康管理方法,該活動吸引約50位長輩熱情參與,可見大家都十分關心自己的健康。
許琬宜醫師提到一般肺結核病的症狀可能有咳嗽、疲倦、胃口不佳、體重減輕,嚴重時可能還會午後潮熱,夜間盜汗,甚至於胸痛、喀血等現象。蔡宜臻醫師強調預防及控制肺結核要從以下三點著手:1.患者應注意個人衛生,咳嗽及打噴嚏時用手帕掩鼻,不隨地吐痰2.早期發現、早期隔離和早期治療,與病患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家屬應接受檢查,若發現受感染及早接受為期最少六個月的多種藥物治療,避免病菌散播3.要充分休息、適量運動、均衡飲食來增強抵抗力。當天講座結束後還舉辦有獎徵答,該家83歲莊阿嬤對於講師上課所說的注意事項非常了解,獲得大家喝采。
仁愛之家表示機構感染控制不光只能靠護理人員,需要員工、家民一起來,肺結核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於疾病的不認識而造成恐慌,它是可以治癒的疾病,若不慎感染應接受完整療程的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