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展覽時間:2012年6月9日~9月9日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本案承辦人/聯絡電話:展覽組 王咏琳(分機237)
本館新聞聯絡人:教育推廣組張淵舜
聯絡電話:07-5550331轉272、252
以上資料內容電子檔可至高美網站下載:高美館→新聞發佈
高雄市立美術館《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新聞資料
錄像藝術(Video Art)在當代科技不斷運轉,文化觀念革新的當代,讓其在藝術的座標中逐漸佔據重要地位。另外,錄像藝術展演的形式非常廣泛,包含:觀念性的視覺實驗、技術手法擴充、影像紀實,結合表演或是多媒體的互動,所有上述所提及的皆隨著時代與科技一直在演化,無論是相機和攝影機容易取得的程度,到現今Youtube的普及,讓觀看者轉成為製作者。除此之外,當影像一開始進入美術館展覽之時,即讓「錄像藝術」有了與「電影藝術」不同的語彙與任務,而策展人也可以藉由主題、和影像的選用安排,在空間展呈上去創造多種對話關係,其張示著不僅僅是停留在純藝術形式的問題上,而是提供更多思考基礎與操作的可能,也讓錄像成為影像與藝術範疇間一種經驗上的互動。
於是,此次高雄市立美術館與鳳甲美術館與邱再興文教基金會合作,首次將大型的錄像藝術雙年展引進南台灣,並將兩屆的錄像藝術雙年展「居無定所」(Dwelling Place)與「食托邦」(Eattopia)結合起來,從中挑選了來自23個不同國家的55件錄像作品共同呈現,其中有短至58秒的,同時也有長至58分的錄像作品,亦不乏當代著名藝術家之作,如:台灣的陳界仁(Chen Chieh-Jen)、袁廣鳴(Yuan Koang-Ming)、蘇匯宇(Su Hui-Yu)與蔡佳葳(Charwei TSAI),中國的劉偉(Liu Wei),英國的碧崔斯‧吉布森(Beatrice Gibson),瑞典的藝術家組合畢傑&柏格隆(Bigert & Bergström)、美國的傑洛米‧西佛(Jeremy Seifert)對於高雄市立美術館來說,首次推出這樣全錄像的藝術展覽,一方面不只革新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展覽傳統,一方面也將當代的藝術形式與眾多作品推廣給高雄的觀展民眾。《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展期從6月9日到9月9日正式於高雄市立美術館盛大展出,看55件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如何透過影像媒材去探討現代人類生活對於食與住相關文化記憶的細膩演繹以及危難邊界。